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见证历史记录历史

作者:读后感 发布:2022-07-23 16:51 来源:www.kewaishu.com.cn 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见证历史记录历史
 
  作者:PetiteChanson(来自豆瓣)
 
  原文标题:昔日他乡如梦乡,回首四顾心茫然
 

 
  那是一段最璀璨的岁月,那些日子那块土地上的人们,都有着孩子般晶亮的眼睛,纯真而质朴的笑容,简单而纯粹的梦想。
 
  斯诺,这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在那个动荡充满未知的年代,孤身前往被一群称作“赤匪”人们所占据的根据地,用他旁观者冷静、客观但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在文学作品中赋予了那段岁月,那些活生生的人永恒的生命,并开创性地将那些从未有人报道过的根据地组织形式、生存现状乃至长远的政治追求逐一细致阐述。
 
  即便在近八十年后的今日,当我伏案阅读他流淌的文字时,其中一些细节依旧能够触动我,让我觉得那些时间空间距离都无比遥远的人们在冥冥中跟我产生了某些感应。
 
  斯诺笔下,他所遇到的那群红军战士,大多有着红扑扑的脸蛋,亮闪闪的眼睛,旺盛充盈的精力,率真爽朗的性格,甚至就连他们口中不停冒出的,如同从政治课本上抓起来硬塞进脑袋里的马克思主义词汇与言论,都那么活生生带着些泥土气的可爱。
 
  大抵是斯诺作为一个美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个人意识”吧,即便那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愿轻易谈起自己的个人功绩,即便从他们口中得到的关于政治与红军的理解大都那么千篇一律,让人不禁怀疑是从他们的识字课本上一字字翻印到脑袋中一般,斯诺作为一个优秀的、有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会套话”的记者,依旧执拗地想从他们的口中获得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关于一个个人的故事。
 
  事实上,他也的确成功了,凡是与他深谈过的人,都亲自讲述出了他们的故事,他们参加红军前经历的人生,甚至是融着血与泪、饥与寒,他们都那样淡淡地,仿佛发生在他人身上一般轻描淡写讲了出来。不论是如今已被反复研究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还是当年红军队伍中有着传奇性名声,缺着两个门牙露出一脸孩子气笑容的徐海东,甚至是那一个个失去了名字早已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红小鬼”。
 
  在当时看起来费力又不讨好的努力,换来了斯诺离开苏区时十三本密密麻麻的日记,换来了他心中对那时的红色政权最真切的感受,换来了让当时苏区以外被舆论控制阻绝的人们得以解心中之惑的密卷,更换来了如今我们回首八十年前的那段历史时最有力的佐证。
 
  几十年后,斯诺的祖国又有一位青年怀着一颗不甘平常的冒险之心来到了中国腹地的一座小城,也是用这样的方式,一个个人的谈,一件件事的听,一个个问题不厌其烦地反复询问。即便最终,那本《江城》被认为只反映了“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却还是成为了全世界甚至我们自己擦亮眼睛,细窥中国的一个窗口。
 
  或许,我可以这样以偏概全的总结说,这是美国记者的一大“通病”么?不止他们,还有被誉为美国新闻报道圣经的《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还有作为非虚构作品流芳的卡波特的《冷血》,都是不惜花费如此多的力气,用远超出一般报道周期的时间,付出作者自己的心血与感情,去走进那些即将到他们笔下的人,冷眼旁观也好,身临其境也好,只求换得一个个在纸上立得住的骨肉丰满充满着生命气息的人。他们会呼吸,会焦虑,会喜悦,会忐忑,甚至会骂娘,会贪小便宜。
 
  我不知道是否这样的文字就是最佳,但我知道这样的文字让千千万万的人们爱读,它能够流传至今依旧生机勃勃,它能胜过千万字刻板教条的政治宣传,它更能让那些生硬编造肆意拼贴的文章无地自容。
 
  无论是卡波特的《冷血》,彼得的《江城》,亦或是斯诺的《西行漫记》,我皆是拿起后便不忍释卷,只因那文字中的人就像活灵活现在我眼前。当时间匆匆流逝中,书页从我指尖不断翻过,我合上封皮的那个瞬间,恍如一场大梦初醒。在那梦中,我跟他们同出一地,我与他们一齐嬉笑怒骂,一起悲痛哭泣,一同紧张焦虑,而从梦境再度坠入现实,是那样让我无措甚至恐慌。
 
  尤其是《西行漫记》,从书中走出,我意识到那些充满稚气,仿佛永远那般活泼的红小鬼们,或许在之后十几年接连不断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早已身首异处,不知葬于何处,或许坟上都已青草萋萋。我记起在那段岁月中用最真挚的感情对待身边人的那位领导者,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做出了一些决定,那些决定让多少家庭分崩离析,让无数苦痛无处宣泄,让整个国家碎如散沙。我知道那个被他麾下东北军敬仰,有智谋有胆识有感情的张少帅在之后漫长的几十年中自由不复,过着阶下囚般的生活。而最让我难过的几近落泪的是,当时那些仿佛空气中都可以嗅到的梦想,那些即便饿着肚子吃草根也没有被动摇的决心与希望,那些最真诚乃至甘愿为之献出生命的信仰,到底是在哪一时哪一刻就像风中的轻烟、沙漠中的一片海市蜃楼一般,从我们眼前消失不见了呢?
 
  难道是因为世事变迁,个人命运亦或是国家命运,终究注定无常?或许那时的斯诺没有预料到,整个苏区最聪明的头脑们都没有预料到的,未来在某个时刻转向了另一条道路。没有人说这条路是错的,而且我们依旧毅然决然绝不回头的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只是,在偶尔回望的时候,我从心底生出疑问,如果让我放弃当下的物质富足,生活安乐,去感受那时发自内心的信仰与最纯粹的快乐,我是否愿意?至少我知道,答案不是否定的。

上一篇:《艾青诗集》读后感700字:世间最温暖的诗 下一篇:《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永不落幕的戏剧传奇

本文链接:http://www.kewaishu.com.cn/duhougan/121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


果盛课堂APP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