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中国人的儒家思想

作者:读后感 发布:2022-05-19 15:10 来源:www.kewaishu.com.cn 阅读: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中国人的儒家思想
 
  豆瓣作者:云の羁绊
 
  原文标题:现代社会的春秋大义
 
  辜鸿铭可谓是中国文化界的奇葩。他从10岁起就求学西洋,通晓九国语言,熟读西方文学著作,学贯中西。然而在那个全民革命,靠“西药“解救中国的20世纪初,他却是难得的中国文化的坚持拥护者。他更是致力于在西方宣传东方文化,将中国文化誉为将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的良药。
 
  初读《中国人的精神》,难免会为将灵魂和智慧完美结合的中国人的精神感到自豪。中华文明经过几千年累计下来的是以宗族社会核心机构,儒家思想为支撑的和谐社会,通过“义”与“礼”等国家宗教道德准则(而非西方的某些社会道德准则)约束国民行为,使得家庭、社会和公民秩序乃至中国整个国家的稳固。根据辜鸿铭先生的阐述,祖先信仰和宗族社会的完善代替宗教给予民众安全感和永恒感。同时,儒学在私塾中的传播替代宗教机构,传授民众一系列的道德标准,教人明辨是非、成为好人。中华文明拥有足够替代西方宗教,并且比西方宗教更加普世的社会结构,因此中国并不需要宗教信仰。辜先生的论述足以让人信服。即使如此,那为何当下我们总是听到如“中国人缺乏信仰!”这般的指责呢?
 
  归根究底,这还是因为在传统社会中支撑着中国人儒家信仰的机构在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过程中逐渐衰弱。宗族这一中国独创的社会机构在当今中国的许多地方,例如许多一线城市,早已不复存在。核心家庭(nuclearfamily,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模式)作为最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中国许多现代化城市的标志。大多数中国人也不再祭祀祖先。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学校也不再以传播儒家思想为己任。科学和洋文占据了义务制教育的大半边江山。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国家宗教的奔溃。除此以外,中国人还需要面对西方现代思想,甚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冲击。
 
  当代中国最大的悲哀是中国人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具资本开放的三不像社会体制中,中国人很难认清中国人该有什么样的精神。你要是宣扬儒学,你就是封建主义思想;你要是宣扬资本主义,你就是崇洋媚外不切实际;你要是宣扬共产主义,你就是不够改革开放。无奈之下,迷茫之中,中国人除了金钱,除了强权,又该相信什么的?于是民众纷纷向钱看齐,向物质看齐。好像人生的意义就是读好书,转好钱,买房买车买名牌。你要不能赚点钱,你就是失败者。这难道不就是辜先生曾批评西方的群氓主义吗?难道这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吗?
 
  辜鸿铭是一个矛盾体,他即是中国通晓西方文化的第一人,却又是一个极端保守派人士。他自身即映射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矛盾。他的保守主义让许多认对他不置可否,但在中国人的精神逐渐消失的当下,有必要重读辜先生的著作,重新思考如何调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化的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
 
  辜鸿铭在北大任职演讲时曾说道:“我的辫子长在脑袋后面,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里面。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君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你的心中是否还有无形的辫子呢?

上一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东方喻义西方喻利 下一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仁义礼智信

本文链接:http://www.kewaishu.com.cn/duhougan/112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


果盛课堂APP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