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中国名著 > 社科名著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原文翻译【周纪】周显王时期

作者:课外阅读 发布:2021-09-28 17:25 来源:www.kewaishu.com.cn 阅读:
资治通鉴》原文翻译【周纪】周显王时期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原文】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翻译】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
 
    【原文】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翻译】周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魏国、韩国在宅阳举行会议。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国和韩国军队。
 
    【原文】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魏伐宋。
 
    【翻译】周显王(丙辰,公元前365年)魏国攻打宋国。
 
    【原文】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翻译】周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秦献公在石门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王特地颁赏他绣有黑、白、青花纹的服饰。
 
    【原文】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翻译】周显王七年(己未,公元前362年)魏国在浍地击败韩国和赵国军队。秦国、魏国在少梁激战,魏国军队大败而逃,公孙痤被俘。卫国卫声公去世,其子卫速即位为卫成侯。燕国燕桓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燕文公。
 
    【原文】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翻译】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这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流域十几个小国林立,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筑有一道长城,从郑县沿着洛水直到上郡;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各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夷族,予以鄙视,不准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议盟誓。目睹此情,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让秦国强大起来。
 
    【原文】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商鞅入秦
 
    【翻译】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
 
    【原文】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商鞅变法,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翻译】周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韩国韩懿侯去世,其子即位为韩昭侯。
 
    【原文】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三五八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翻译】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公元前358年)秦国在西山击败韩国军队。
 
    【原文】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三五七年)魏、韩会于鄗。
 
    【翻译】周显王十二年(甲子,公元前357年)韩国、魏国在鄗地举行会议。
 
    【原文】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三五六年)赵、燕会于阿。赵、齐、宋会于平陆。
 
    【翻译】周显王十三年(乙丑,公元前356年)赵国、燕国在阿地举行会议。赵国、齐国、宋国在平陆举行会议。
 
    【原文】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翻译】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355年)齐威王、魏惠王在效野约会狩猎。秦孝公、魏惠王在杜平举行会议。鲁国鲁共公去世,其子姬毛即位为鲁康公。
 
    【原文】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三五四年)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翻译】周显王十五年(丁卯,公元前354年)秦国在元里击败魏国军队,斩首七千余人,夺取少梁。魏惠王率军攻打赵国,围困邯郸城。楚王派景舍为将出兵救赵。
 
    【原文】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三五三年)齐威王使田忌救赵。孙膑献策围魏救赵。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谏言楚王。
 
    【翻译】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353年)齐威王派田忌率军救赵。孙膑献策围魏救赵。韩国攻打东周王朝,夺取陵观、廪丘。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江乙谏言楚王。
 
    【原文】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三五二年)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翻译】周显王十七年(己巳,公元前352年)秦国大良造率军攻打魏国。各诸侯国出兵围攻魏国襄陵城。
 
    【原文】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翻译】周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351年)秦国公孙鞅率军围攻魏国固阳,固阳归降。魏国把夺来的邯郸城归还赵国,与赵国在漳水之畔缔结和约。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国相。
 
    【原文】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秦、魏遇于彤。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翻译】周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350年)秦国公孙鞅在咸阳修建宫殿,将国都迁到那里。又下令禁止百姓家庭不分长幼尊卑地父子、兄弟混居一堂。把四散的小村落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县,设置县令、县丞等官员,共设了三十一个县。还废除旧的井田制度,打破原来的土地疆界。并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计量单位。秦军和魏军在彤地发生遭遇战。赵国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绁与太子争夺君位,赵绁失败,逃奔韩国。
 
    【原文】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三四八年)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翻译】周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348年)秦国公孙鞅改革赋税制度,付诸实行。
 
    【原文】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三四七年)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翻译】周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347年)赵国公子范袭击邯郸,未能取胜却被杀死。
 
    【原文】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三四六年)齐杀其大夫牟。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翻译】周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346年)齐国杀死大夫田牟。鲁国鲁康公去世,其子姬偃即位为鲁景公。卫国把自己的爵位降低为侯,臣服于韩、赵、魏三国。
 
    【原文】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三四四年)诸侯会于京师。
 
    【翻译】周显王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344年)诸侯在京师举行会议。
 
    【原文】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三四三年)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翻译】周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343年)周显王封秦国国君为诸侯之长,各国都来致贺。秦孝公命令公子少官率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举行会议,以朝见周显王。
 
    【原文】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孙膑围魏救韩雪耻庞涓。
 
    【翻译】周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341年)孙膑围魏救韩雪耻庞涓。
 
    【原文】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翻译】齐国成侯邹忌嫉恨田忌的赫赫战功,便派人拿着十金,去集市上算卦,问道:“我是田忌手下的人,田将军率军作战三战三胜,现在是举行登位大事的时候了吗?”待到算卦人出来,邹忌令人把他抓住,准备以此倾陷田忌。田忌无法洗刷清楚,一气之下率亲丁攻打国都临淄,想抓住邹忌,却不能取胜,只好出逃楚国。
 
    【原文】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卫鞅伐魏,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齐、赵伐魏。楚宣王薨,子威王商立。
 
    【翻译】周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340年)卫鞅伐魏,秦国封赏给公孙鞅商於地方的十五个县。于是他号称为商君。齐国、赵国攻打魏国。楚国楚宣王去世,其子商继位为楚威王。
 
    【原文】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翻译】周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338年)
 
    【原文】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翻译】秦国秦孝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因公子虔的门下人指控商君要谋反,便派官吏前去捕捉他。商君急忙逃往魏国,魏国人拒不接纳,把他送回到秦国。商君只好与他的门徒来到封地商於,起兵向北攻打郑。秦国军队向商君进攻,将他斩杀,车裂分尸,全家老小也被杀光。
 
    【原文】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三七年)韩申不害卒。
 
    【翻译】周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337年)韩国申不害去世。
 
    【原文】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宋太丘社亡。邹人孟轲见魏惠王。
 
    【翻译】周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336年)宋国太丘县的祭祀神坛倒塌。邹地人士孟轲求见魏惠王
 
    【原文】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三五年)秦伐韩,拔宜阳。
 
    【翻译】周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公元前335年)秦国进攻韩国,攻克宜阳。
 
    【原文】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三三四年)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
 
    【翻译】周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齐王、魏王在徐州会面,互相尊称为王。
 
    【原文】韩昭侯作高门,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往者君尝利矣,不作高门。前年秦拔宜阳,今年旱,君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故曰不时。”
 
    【翻译】韩昭侯修建一座高大的门楼,屈宜臼对他说:“您肯定走不出这座门的。为什么呢?因为时运不宜。我所说的时候,并不是指时间。人生在世有顺利、不顺利的时候。过去您曾经有好时运,却没有修建高门楼。而去年秦国夺去了我们的宜阳,今年国内又大旱,您不在这时抚恤百姓的危难,反而奢侈挥霍,这正是古话所说的越穷越摆架子。所以我说时运不宜。”
 
    【原文】越王无疆伐齐。齐王使人说之以伐齐不如伐楚之利,越王遂伐楚。楚人大败之,乘胜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朝服于楚。
 
    【翻译】越国国王姒无强攻打齐国。齐王派人向他游说:伐齐国不如去攻楚国好处大。越王于是去攻打楚国,却大败而归。楚国趁势占领了原先吴国的旧地,向东一直到浙江。越国从此分崩瓦解,各家贵族争相为王,或自立为国君,分散在沿海一带,各自向楚国臣服。
 
    【原文】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楚王伐齐,围徐州。韩高门成,昭侯薨,子宣惠王立。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燕文公薨,子易王立。卫成侯薨,子平侯立。
 
    【翻译】周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333年)楚王攻打齐国,围困徐州。韩国的高大门楼修成。韩昭侯却死了,其子即位为韩宣惠王。齐国齐威王去世,其子田辟强即位为齐宣王;他知道成侯邹忌陷害田忌,于是召回田忌复位。燕国燕文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燕易王。卫国卫成侯去世,其子即位为卫平侯。
 
    【原文】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魏以阴晋为和于秦,实华阴。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
 
    【翻译】周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犀首逼迫齐国、魏国,共同出兵攻伐赵国,借此破坏各国盟约。赵肃侯斥责苏秦,苏秦十分恐惧,请求让他出使燕国,一定报复齐国。而苏秦一离开赵国,联合盟约便土崩瓦解。赵国引决黄河水淹灌齐国、魏国军队,齐国、魏国军队于是撤走。魏国献出阴晋向秦国求和,阴晋实际上就是华阴。齐王攻打燕国,夺取十座城,不久又归还燕国。
 
    【原文】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翻译】周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330年)秦国进攻魏国,围困焦城和曲沃。魏国向秦国献出少梁、河西之地。
 
    【原文】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翻译】周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329年)秦国进攻魏国,渡过黄河,夺取汾阴、皮氏,攻克焦城。楚国楚威王去世,其子槐即位为楚怀王。宋国国君宋剔成的弟弟宋偃袭击宋剔成,宋剔成逃往齐国,宋偃自立为国君。
 
    【原文】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仪因说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张仪归而相秦。
 
    【翻译】周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秦国公子华、张仪率军队围攻魏国蒲陽,予以攻占。张仪又建议秦王,把蒲阳还给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当人质。张仪于是劝说魏王道:“秦国待魏国十分宽厚,魏国可不能对秦国不讲礼义。”魏国于是拿出上郡的十五个县来报答秦国。张仪回国后被任命为秦国国相。
 
    【原文】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三二七年)秦县义渠,以其君为臣。秦归焦、曲沃于魏。
 
    【翻译】周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327年)秦国夺取西戎的义渠国,改为一个县,把国君当作臣下。秦国归还焦城、曲沃给魏国。
 
    【原文】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三二六年)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翻译】周显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326年)赵国赵肃侯去世,其子即位为赵武灵王;设置“博闻师”的官职三人,又设左、右司过的官职三人。即位后先问候先王的贵臣肥义,增加了他的俸禄。
 
    【原文】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
 
    【翻译】周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325年)夏季,四月,戊午(初四),秦国君首次称王。
 
    【原文】卫平侯薨,子嗣君立。卫有胥靡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夫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
 
    【翻译】卫国卫平侯去世,其子嗣君即位。卫国有个苦役犯逃到魏国,为魏国王后治病。卫嗣君听说后,要求用五十金把他买回来,经过五次反复,魏国仍是不给,便打算用左氏城去换。左右侍臣劝谏说:“用一个城去买一个逃犯,值得吗?”嗣君答道:“这你们就不懂了!治理政事不忽略小事,就不会有大乱子。如果法度不建立,当杀的不杀,即使有十个左氏城,也是无用的。法度严明,违法必究,失去十个左氏城,也终无大害。”魏王听说这件事,感叹说:“国君的愿望,不满足他恐怕会不吉利。”于是用车把逃犯送回卫国,未取报偿。
 
    【原文】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三二四年)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
 
    【翻译】周显王四十五年(丁酉,公元前324年)秦国张仪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陕。
 
    【原文】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易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苏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
 
    【翻译】苏秦与已故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燕易王发现。苏秦十分恐惧,于是对燕易王说:“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变得重要,而我要是在齐国,可以设法增强燕国的力量。”易王同意了,苏秦便伪装得罪燕国逃奔齐国,齐宣王留他做客卿。苏秦鼓动齐王增高宫殿、扩大林园,显示齐王的地位,想借此来削弱齐国的财力,为燕国效劳。
 
    【原文】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三二三年)秦张仪及齐、楚之相会啮桑。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翻译】周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公元前323年)秦国张仪与齐国、楚国的国相在啮桑举行会议。韩国、燕国都自称为王,唯独赵国赵武灵王当时还不愿称王,他说:“没有这样的实力,怎么敢用这样的名分!”命令国中人称呼他为君。
 
    【原文】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三二二年)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
 
    【翻译】周显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322年)秦国张仪从啮桑归来后被免去国相职务,改任魏国国相。他想让魏国臣服秦国,为各国带头,但魏王没有听从。秦王便派兵进攻魏国,夺取曲沃、平周,又暗中送给张仪丰厚财物。
 
    【原文】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三二一年)王崩,子慎靓王定立。燕易王薨,子哙立。燕国燕易王去世,其子姬哙即位。
 
    【翻译】周显王四十八年(庚子,公元前321年)周显王去世,其子姬定即位为周慎靓王。

上一篇:《资治通鉴》【周纪】第三章魏文侯灭中山国 下一篇:齐威王以四方守土之臣比魏惠王十颗夜明珠

本文链接:http://www.kewaishu.com.cn/zhongguo/sheke/zztj/68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


果盛课堂APP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