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非是非非》在线试读4000字

作者:读后感 发布:2022-02-17 11:43 来源:www.kewaishu.com.cn 阅读:
《非是非非》在线试读4000字
 
  【在线试读】
 
  【克里特岛之旅】
 
  “水果是什么?”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
 
  有一年公司暑期休假,我就带两个侄女娜娜和维维去克里特岛旅游。没想到从此落下一个毛病,就是总爱在说话时加上一句“我没说谎,这是真的”。现在说的可是真的。
 
  飞机刚刚降落在美丽的克里特岛上,娜娜和维维就冲下了飞机。岛上的海风令人精神舒爽,远处时常有跃出海面的鱼儿在空中飞舞。
 
  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有几幢木质的阁楼,名字却叫摩天饭店,我们就随旅游团住在此处,院中奇花异草,芳香怡人。岛屿不大,岛上居民也不多,风情独具。
 
  午饭后,转眼就找不见娜娜和维维了,我只好一个人在岛上闲逛。当地居民摆的小杂货摊零零散散地分布在整个小岛上,售卖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边看边走到一个卖水果的小摊前,拿起一个从未见过的水果:“这是什么?从没见过。”
 
  “这是沙那门,买点尝尝吧。”
 
  “是水果?”
 
  “不是。”
 
  “那我怎么做来吃?”
 
  “直接吃,和这个一样。”摊主指着边上的芒果说。
 
  那不就是水果吗?我心想。不过,他也没有不承认的必要呀。
 
  我又指着芒果说:“这是不是水果?”
 
  他摇着头:“不是不是,沙那门就是沙那门,芒果就是芒果。水果?水果是什么东西?”
 
  我只好说:“这些就是水果呀。”
 
  “哦,也许是吧,你买点尝尝吧。”
 
  既然没吃过,尝尝鲜,“啊……这是什么味道?”
 
  摊主自己咬了一口:“啊,又酸又甜呀!好吃的味道。”反正一克里(岛上货币,价值约人民币一角)能买五个,我就买了几个。
 
  回来的路上我见一个克里特岛人在树下喝“茶”,就过去与他聊天。过了一会儿他请我喝“茶”,却有一股怪味。“这是什么茶?味很怪。”
 
  “噢……不知道你说的‘茶’是什么,岛上人都喝这个,能消暑。”后来我递给他一个“沙那门”,问他什么味道,他说:“又酸又甜,我们都很爱吃!”不会吧,连撒谎都一样!
 
  我回到“摩天饭店”的阁楼上,两个孩子都已睡着了。我静静地躺着,还在想那个摊主说的话——“水果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多水果,他竟然还问我水果是什么,水果……
 
  这使我想起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极为繁荣、素有“百家争鸣”之称的时代。就在这“百家”之中,有一个喜爱辩论的学派被称作“名家”。公孙龙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后来成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公孙龙擅长“假物取譬”,有一个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就是说白马不是马。他说,“白”是用来指颜色的,而“马”是描述形态的;颜色不是形态,形态也不是颜色。所以当说颜色时与形态无关,而说形态时与颜色无关。比如要在马厩中找一匹白马但没有,而只有黑色的马,就不能说有白马。既然不能说有白马,那么就没有所要的马,所以白马不是马。
 
  如果这样说,那“沙那门”就是“沙那门”,而不是水果或蔬菜。这就好比问“马是什么”,现代的科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许多定义,比如生物学、动物学、考古学,等等,可是,这种称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约定的。在不同的人类语言中“马”也有不同的称呼,在英语中除了“horse”作为“马”的通称外,还细分了许多类别,各有不同的词与之对应;而在汉语里,我们通常是在前面加修饰语组合而成,比如“蒙古马”、武侠书里的“大宛宝马”“汗血宝马”什么的。
 
  理解“类别”的概念是解开“白马非马论”的关键。公孙龙的目的是要剖析名实相符的问题,但现在看来这是另一个问题,即种属关系的问题。“马”是一个抽象概念,是人类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类的概念,也就是将多种物体根据相同的性质统一成一个类别,这个类别包括的是这些物体共同具有的性质,而不是各自具有的所有性质。只要是马当然就具有颜色,但颜色却不是区别“马”与其他物体的本质属性,即在“马”这一概念的形成中已经剥离了颜色的性质,因而包括所有颜色的马。公孙龙实际是将“马”这个类取消了。因为按他的道理,只要马具有颜色都不是马,那么“马”也就不存在了。公孙龙认为“白”是颜色,没错,“马”指形态,这就有问题了。实际上“马”是一个抽象的类概念,而不是单指形态而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颜色也可以作为一个类,比如“白色”就包括所有具有“白”的属性的物体,白马或者白纸当然都属于“白色”这个大类。
 
  “白马非马论”也可以从概念复合的角度加以分析。公孙龙认为颜色与形态不能一起使用,也就是概念无法复合。我们按照类概念分析:“白马”实际上就是白色的类与马的类相交的部分,但公孙龙却认为这个交集只属于白色的类,如此一来就不可能有复合概念了。
 
  “水果”“蔬菜”“人”等其实也都是类概念,不存在一个叫“水果”或者“蔬菜”“人”的东西,而是对许多物体的通称。现实中并非所有的类别都泾渭分明,西红柿是水果还是蔬菜?辣椒是蔬菜还是调料?诸如此类……
 
  对于类别的名称是叫水果还是马则是约定,所以“沙那门”在我们的约定中是水果的一种,而对于克里特岛人却无此概念。看来“谎言”并不是永恒的,因为所谓的谎言也许是由彼此的认知环境不同造成的。
 
  【谁给我理发】
 
  “我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一个理发师的规矩。——理发师悖论
 
  第二天早上我们吃了“又酸又甜”的沙那门,又在岛上买了许多不知名的玩意,其中有一个制作精巧的小克里特人玩具,它居然会说话。
 
  当天下午我们吹着惬意的海风乘船到相邻一个较大的岛上。岛上的村子叫萨维尔,这里每个居民的发型都很时尚,不像是地处偏远的岛屿。
 
  路过一户人家时,发现里面摆着一些来自中国的石刻,内心喜悦。两个孩子却对岛上的新鲜东西更感兴趣,早已跑远了。主人的名字叫“大力水手”,或者是“达利”吧(根据发音),也许叫这个发音的不是很有力气就是热爱艺术。他喜欢石刻——这可是个要花力气的艺术活。他的曾祖父去过中国,大老远地搬回了几个京城人家常用来把门的门墩和刻有某年全国进士姓名的石碑,还有几块不完整的碑文,算来也是清朝的故事了。听说我来自中国,主人很感兴趣地问了我一些关于中国的事,但听我说的好像与他想象的并不一致,也就兴味索然了,远不如讲起那些石头时显得神采奕奕。
 
  等孩子们回来,女主人特意请我们吃了些不知名的东西。这次旅行的一个额外收获就是,说不清什么是“酸、甜、苦、辣”了,因为的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告诉我们。事实是,同一个东西不会有两种味道,区别在于我们对味道的感受和描述。
 
  在返回的途中,娜娜她们又告诉我一件奇怪的事:村里居民的头发都是一位理发师给理的,但这位理发师自己的头发却乱七八糟,没人给理。我也觉得有些好玩,“实在不行就自己理呗”。
 
  维维抢着说:“这个理发师自己立了个规矩,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但后来自己的头发长长了,他却不知道该不该给自己理了。德恩叔叔,你说为什么?”
 
  “嗯,他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我一边重复这个规矩一边想,“也就是说,如果他给自己理的话,他就是给自己理发的人,那么按规矩他不给这种人理发,所以他就不能给自己理发;但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的话,按规矩他就要给这个人理……说来说去还是不知道该不该给自己理……”
 
  两个孩子把问题扔给我,却自顾自聊她们遇到的新鲜事去了。怎么搞的,岛上尽是些怪问题!
 
  船边忽然传来“哗啦”一声,我低头看去,只见一尾色彩斑斓的鱼跃出了水面,漂亮极了。按理说色彩鲜艳的鱼大都在深海里,怎么会跳出水面呢?算了,这本来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地方,还是好好享受这次旅行吧!
 
  【我在说谎】
 
  我在说谎。——说谎者悖论
 
  第三天,我们与当地居民一起联欢,白天的活动就像原始狩猎,把远离自然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折磨”得乐此不疲,好不快活;晚上参加当地的一个祭祀活动——这可不是每个游客都能碰上的。
 
  活动结束后,我们回到住处,坐在窗边倒一杯“茶”——舒服极了。还没几分钟就听见娜娜和维维在争论什么,真是两个小淘气。
 
  “又发现什么了?还不赶紧睡,明天在路上又没精神了。”
 
  “叔叔你过来,这个小人会说话。”
 
  她们说的是昨天买的小克里特人玩具。“不是早知道了吗?”
 
  “他说‘我在说谎’,你说他说没说谎?”
 
  “他都说了在说谎,还问什么?”我边说边走过去,拿起那个小玩意儿,打开开关就听小人说:“我在说谎,我在说谎……”
 
  我琢磨了一会儿:“我在说谎,如果我在说谎,这句话就是谎话,‘我在说谎’是谎话,那我就不是在说谎话;如果我不是在说谎话,‘我在说谎’就不是谎话,那我就是在说谎话……”
 
  奇怪!
 
  “早点睡吧,叔叔有点头疼呢。”
 
  从那以后,我时常琢磨这句话,可是总有种能说出又说不清楚的感觉。趁现在还能说出的时候,赶紧说吧……
 
  【白马非马】
 
  语出公孙龙子。公孙龙还说过一些类似的论断,比如“离坚白”,是说“坚”是来自人的触觉,“白”是来自人的视觉,所以人们无法同时获得一块石头是“坚”的而且又是“白”的这样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描述是来自不同的感觉。从中也能看出公孙龙子一直在关注概念问题。
 
  理发师悖论(BarberParadox)
 
  罗素(BertrandRussell)对自己提出的“罗素悖论”(Russell’sParadox)的通俗化说法。罗素悖论引起了数学界的恐慌,罗素本人也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为此他提出了“类型论”,但并不理想。
 
  说谎者悖论(LiarParadox)
 
  来源于另一个希腊悖论(EpimenidesParadox)。一个克里特人说:“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说谎者。”它也是早的悖论之一,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上一篇:《记忆传授人》读后感1300字 下一篇:《非是非非》读后感1200字

本文链接:http://www.kewaishu.com.cn/duhougan/94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


果盛课堂APP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